未能查詢到您想要的文章
就連美國聯合租賃這樣財力雄厚的租賃巨頭都只能占10%左右的市場份額,也都不敢用低價搶“流量”這樣的方式去發展,因為他們很清楚設備租賃市場的特性與其它市場不一樣,價格下去了要再拉起來就難了,也就是說這些租賃巨頭們要想扭虧為盈就難了!反而小公司比較靈活,沒利潤我先不發展,如果價格起來一點有利潤了就可以加速發展!從近一年來新機的銷售數據就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
根據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大自然中不管多惡劣的環境都會有與之相適應的生物存在,而且這種生物在這種環境之下還會生存得不錯”。同理,不管目前高機租賃市場環境多惡劣,也肯定會有與之適應的租賃公司生存得不錯!筆者認為能適應這種低價環境的肯定是運營成本低的小租賃公司!所以巨頭們的低價做法無異于自掘墳墓!
記得去年薛小平老師也有一篇文章分析中國租賃公司狀況的,結論是中國目前還不可能出現像聯合租賃那樣的超大租賃公司,原因有幾點,也說得比較透徹,這里不再重復,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看看!本人也非常認同其中的觀點。不管目前高機租賃的頭部公司發展有多么迅猛都只能是虛火一場,在目前這種租賃價格不斷下滑的市場當中,特別是今年臂車租賃價格的下滑,個人認為他們在看得見的未來基本看不到在這一塊業務中有真正盈利的可能性!當然大公司做事是沒有那么容易調頭的,“子彈”已經出膛要收回來是不可能的,對于小租賃公司來說,目前能做的也只能是暫時趴下讓“子彈”再飛一會!
2021 開局最火的當6米剪刀車莫屬了,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缺貨狀態,主要的幾個主機廠家也供不應求。原因是這個高度的需求增加了,而之前的市場保有量卻很少,前幾年出租率低大家都不怎么采購這個型號的設備。前兩年我們參考國外市場就發現了這個趨勢,所以最近兩年采購了不少6米剪刀車,但到今年發現之前的采購量還是不夠多!然并卵,雖然這個型號的機器缺貨,但租賃價格還是低得出奇,這樣的租賃價格有投資價值嗎?以下我們來簡單計算一下:
一臺6 米的剪刀車目前比較低的價格也要6萬元人民幣(三大廠家售價都高于這個價格)
以最簡單較優惠的計算方式:5年免息分期(這樣的條件有幾家能拿到?),每年需要支付的機器款就是12000元(6萬除以5)
以每年出租8個月計算(北方肯定做不到),每個月租金要保證1500元才能夠付機器款
如果算上設備的維修配件1.5%每年,人工費用1.5%每年等等,月租金要去到1800元才能打平,要想盈利就要去到2000元以上!
這個還是在比較理想的情況之下,租賃公司還要承擔5年的經濟風險(要保證5年內國家經濟環境都是那么好,出租率都是那么高),這個風險也是不小的!所以這個回報率如何就顯而易見了!大家可能會想就算5年內虧一點,5年后機器就是我的了,但5年后機器還能值多少錢?到時維修成本等等各種成本也增加了!
也曾有同行發出過這樣的靈魂拷問:“發展慢了就會吃虧嗎”?這個當然未必,實際上這個市場并沒有什么先來后到,客戶并不是固定是誰的,后面來的企業做得比前面的企業好的比比皆是,所以就目前的情況看,較優策略當然是:市場不好沒利潤,那發展就可以放緩,以守為主,只要能活下去,市場好轉了再投入也不晚,中小租賃公司的優點就是船小好調頭啊,何必湊那個熱鬧賠錢賣吆喝呢!
最近也曾聽說有些同行準備退出轉行了,同時也看到還有新公司準備加入的,這都沒什么奇怪,不管哪個行業都一樣,總會出現“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連夜趕科場”或者“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現像!
設備租賃行是個需要長期精細經營,細水長流的行業,我們的巨頭們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經濟周期的洗禮,這種租賃設備非常單一(主要靠高空車)的租賃公司抵抗經濟周期風險能力是非常低的,而且這么單一收入來源的設備租賃公司能上市嗎?這個只是筆者個人的疑問,本人這方面不是內行,得請高手請教!
何況就算大企業能成功上市又如何?最后要能在這種環境下盈利估計還得瘦身精簡!所以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停一停等等靈魂才能更好的發展!實際上很多中小租賃公司都在探討多元化經營之路了!
補充幾句,也讓大家思考思考!按照目前國內高空車廠家(包括國外品牌在國內的工廠)的生產能力及促銷手段,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市場增長率,三年左右國內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60萬輛!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好像就在眼前!但如果未來三、四年內就有了60萬臺堆在租賃市場里面,到時租金價格又會跌到什么程度呢?到時廠家還會繼續大量生產嗎?這一切都好像是一個悖論,但就在眼前,拭目以待!
升降平臺出租-18721710473
作者:升降平臺租賃小編,文章來自網絡,轉載僅為學習交流,如有不妥請聯系升降平臺出租小編刪除。